據最新統計,2022年全球TOP20氟化工企業有(排序不分先后)日本大金(Daikin)、3M公司、霍尼韋爾(Honeywel)、艾杰旭(AGC)、科慕(Chemours)、索爾維(Solvay)、巨化股份、阿科瑪、東岳集團、中化藍天、吳羽(KUREHA)、華誼三愛富、天賜材料、多氟多、江蘇梅蘭、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華科技、新宙邦、永太科技。TOP20資產總額約15115億元人民幣,2021年銷售收入約101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7.9%;凈利潤約12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40.32%,平均利潤率12.24%;氟化工產品銷售收入約1830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在1%-8.4%之間,平均3.76%。
2020/2022年全球TOP20氟化工企業收入、利潤總額見下圖。
巨化股份、東岳集團、中化藍天、華誼三愛富、天賜材料、多氟多、江蘇梅蘭、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華科技、新宙邦、永太科技12家中國公司2021年資產總額近1365億元人民幣,2021年銷售收入約10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65.07%;凈利潤約12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4倍,平均利潤率12.35%;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在1%-8.4%之間,平均4.25%。巨化股份、東岳集團等12家氟化工企業收入、利潤總額見下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中國12家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均高于全球TOP20氟化工企業的平均值,年平均利潤率與全球TOP20氟化工企業的平均值持平。
全球TOP20氟化工企業簡介如下
1. 日本大金(Daikin)
日本大金(Daikin)成立于1924年10月25日,總部位于大阪府大阪市,1957年6月1日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證券代碼:DKILY)。2021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銷售額(Net sales) 31091.1億日元(約合1776.6億人民幣),同比增加25%;資產總額(Total Assets)38240億日元(約合2185.1億人民幣);凈利潤(Profit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Parent)2177億日元(約合124.4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9%;研發投入金額(R&D Cost)815億日元(約合46.6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例2.62%。
公司2021年空調板塊銷售額(Sales)28285 億日元(約合1616.3億人民幣);化工板塊銷售額(Sales)2124億日元(約合121.4億人民幣)。
大金主要領域有:空調和冰箱、液壓技術、防務系統、化工、計算機系統等。主要產的產品有:變頻液壓系統、液壓站、柱塞泵、馬達、法蘭、壓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方向控制閥、模塊疊加閥、插裝閥、比例閥及伺服閥等。
公司的主要化工產品包括氟碳化合物、氟塑料、含氟彈性體、氟涂料、氟涂層劑、半導體蝕刻產品、防水防油劑、藥品和中間體。
2. 3M
3M公司創建于1902年,全球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證券代碼:MMM)。2021年總凈銷售額(Net sales)353.55億美元(約合22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資產總額(Total Assets)470.72億美元(約合2999億人民幣);凈利潤(Net income attributable to 3M)59.21億美元(約合37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Expenses)19.94億美元(約合127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比例5.6%。
3M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以下業務:安全和工業;運輸和電子;醫療健康;和個人家庭健康。3M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服務于通信、交通、工業、汽車、航天、航空、電子、電氣、醫療、建筑、文教辦公及日用消費等諸多領域。
公司2021年安全和圖像板塊收凈銷售額128.8億美元(約合820.46億人民幣);電子和能源收入板塊凈銷售額97.69億美元(約合622.29億人民幣),其中先進材料凈銷售額12.05億美元(約合76.76億人民幣);醫療健康板塊凈銷售額90.5億美元(約合576.49億人民幣);個人家庭健康板塊凈銷售額58.56億美元(約合373.03億人民幣)。
3M在氟橡膠和精細化工產品市場擁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3. 霍尼韋爾(Honeywel)
Honeywell(證券代碼:HON )成立于1885年,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莫里斯鎮。2021年凈銷售額(Net Sales)343.92億美元(約合219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資產總額(Total Assets)644.7億美元(約合4107億人民幣);凈利潤(Net income attributable to Honeywel )55.42億美元(約合3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Cost)13.33億美元(約合85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比例3.88%。
霍尼韋爾是一家高科技企業,為全球提供行業定制的航空產品和服務、樓宇和工業控制技術、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將飛機、汽車、樓宇、工廠、供應鏈和工人等萬物互聯,使世界實現更為智能、安全和可持續的長遠發展。
霍尼韋爾旗下高性能材料部專業生產廣泛多樣的高性能產品,包括環境友好型制冷劑和發泡劑、氣霧劑和溶劑、精細化學品、添加劑、醫藥包裝,以及工業用途的高強度纖維。
公司2021年航空運輸板塊凈銷售額11.03億美元(約合79.26億人民幣);智能建筑科技板塊凈銷售額55.39億美元(約合352.83億人民幣),特性材料和技術板塊凈銷售額100.13億美元(約合637.83億人民幣),其中,特性材料銷售額30.54億美元(約合194.54億人民幣),UOP銷售額23.48億美元(約合149.57億人民幣);安全生產力板塊凈銷售額78.14億美元(約合497.75億人民幣)。
4. 艾杰旭(AGC)
AGC株式會社前身為旭硝子株式會社。創立于1907年9月8日,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AGC株式會社”。AGC的中文名稱為“艾杰旭”,總部在日本東京。1950年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TYO:5201)。2021年凈銷售額(Net sales)16973.83億日元(約合940.3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資產總額(Total Assets )26660.31億日元(約合1477億人民幣),凈利潤(Profit for the year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the parent)1238.4億日元(約合68.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8%。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494.44億日元(約合27.4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比例2.91%。
公司2021年玻璃板塊對外銷售額7322.3億日元(約合381億人民幣);電子板塊對外銷售額3030.49億日元(約合158億人民幣),化學品板塊對外銷售額6294.87億日元(約合372億人民幣);陶瓷和其他板塊對外銷售額326.15億日元(約合17億人民幣)。
AGC融合玻璃、電子、化學品和工業陶瓷等領域的多種技術提供全新的技術與產品。AGC公司的化學品事業部從基礎化學品到高機能氟化學品、提供多種多樣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含氟及特種化學品部門的主要產品有氟樹脂、氟樹脂薄膜、氟橡膠、拒水拒油劑、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膜、含氟氣體、含氟溶劑、及各種功能性含氟材料(包括各種表面處理劑和全氟非晶樹脂等)。
5. 科慕(Chemours)
科慕(The Chemours Company)總部位于美國特拉華州威明頓市,2015年7月1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CC)。2021年總凈銷售額(Net sales)63.45億美元(約合404.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8%;資產總額(Total Assets )75.50億美元(約合480.9億人民幣);凈利潤(Net income )6.08億美元(約合3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78%;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1.07億美元(約合6.8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比例1.69%。
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二氧化鈦(“TiO2”)顏料、制冷劑、工業氟聚合物樹脂、氰化鈉(在采礦解決方案業務出售之前),以及高性能化學品和中間體。公司的鈦技術板塊是TiO2顏料的全球領先供應商。公司的熱管理與特種解決方案板塊是全球領先的制冷劑、、熱能管理解決方案、推進劑、發泡劑和專用溶劑供應商。公司的高性能材料板塊是全球領先的高端聚合物和先進材料供應商。
公司2021年制冷劑凈銷售額9.73億美元(約合61.98億人民幣);發泡劑、推進劑和其他產品凈銷售額2.84億美元(約合18.09億人民幣);含氟聚合物和先進材料凈銷售額13.97億美元(約合88.99億人民幣);高性能化學品和中間體產品凈銷售額0.99億美元(約合6.31億人民幣)。
6. 索爾維(Solvay)
索爾維(Solvay S.A.,也譯“蘇威集團”)成立于1863年,在布魯塞爾和巴黎泛歐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SOLB)。在美國,索爾維股份(SOLVY)通過一級ADR方式交易。2021凈銷售額(Net sales)101.05億歐元(約合730.59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13%;資產總額(Total Assets)200.49億歐元(約合1449.54億人民幣),基本凈利潤(Underlying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olvay share)10.4億歐元(約合75.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8%,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 Innovation)2.98億歐元(約合22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比例2.95%。
公司2021年材料板塊凈銷售額29.03億歐元(約合209.89億人民幣),其中,特種聚合物凈銷售額21.73億歐元(約合157.11億人民幣),復合材料凈銷售額7.3億歐元(約合52.78億人民幣);化工板塊凈銷售額33.57億歐元(約合242.71億人民幣),其中,純堿及其衍生物凈銷售額15.09億歐元(約合109.1億人民幣),過氧化物凈銷售額6.36億歐元(約合45.98億人民幣) ,coatis凈銷售額7.45億歐元(約合53.86億人民幣),硅橡膠凈銷售額4.67億歐元(約合33.76億人民幣);含氟聚合物和先進材料板塊凈銷售額13.97億歐元(約合101億人民幣);方案板塊凈銷售額38.38億歐元(約合277.49億人民幣);合作和商業板塊凈銷售額700萬歐元(約合0.51億人民幣)。
7.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巨化股份(證券代碼:600160)于1998年2月26日登陸上海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179.86 億元,資產總額178.9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9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3.64%,總市值348.57億元。
巨化股份屬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擁有氯堿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基礎化工及公用工程產業自我配套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包括氟化工基礎原料、氟碳化學品、有機氟單體和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等在內的完整的氟化工產業鏈,并涉足食品包裝材料和石油化工產業。
2021年,公司化工行業營業收入142.6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79.33%。按產品分類,含氟精細化學品生產量為0.25萬噸,銷售量為0.25萬噸,營業收入1.3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0.76%;氟化工原料產量為80.84萬噸,銷售量為79.94萬噸,營業收入8.6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81%;含氟聚合物材料生產量為9.75萬噸,銷售量為9.67萬噸,營業收入19.9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1.09%;基礎化工產品及其它生產量為247.39萬噸,銷售量為248.49萬噸,營業收入32.9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8.3%;氟碳化學品生產量為45.3萬噸,銷售量為44.61萬噸,營業收入52.2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9.06%;食品包裝材料生產量為16.3萬噸,銷售量為16.4萬噸,營業收入9.9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52%;石化材料生產量為27.52萬噸,銷售量為27.68萬噸,營業收入16.88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39%。國外銷售額22.3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2.45%。
8. 阿科瑪(Arkema)
阿科瑪集團成立于2004年10月,并于2006年上市(證券代碼:ARKAY),總部位于法國巴黎。2021年銷售額(Sales)95.2億歐元(約合688.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資產總額(Total Assets)123.01億歐元(約合889.3億人民幣);EBITDA17.27億歐元(約合12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調整后的凈利潤(Adjusted net income)8.96億歐元(約合64.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9%;研發投入金額(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2.43億歐元(約合17.6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2.55%。
公司2021年制膠黏劑解決方案營業收入1.49億歐元(約合11億人民幣);先進材料板塊營業收入2.12億歐元(約合15億人民幣);中間體板塊營業收入10.94億歐元(約合79億人民幣);商業合作板塊營業收入1.11億歐元(約合8億人民幣);涂層溶液板塊凈銷售額3.89萬歐元(約合28億人民幣)。
阿科瑪主要產品包括特種聚酰胺,氟聚合物;膠粘劑;有機過氧化物;硫化工,氟氣體,過氧化氫(雙氧水);丙烯酸,涂料樹脂,光固化樹脂(沙多瑪),流變助劑(高泰)。
9. 東岳集團有限公司
東岳集團(證券代碼:00189)于2007年12月10日在香港上市。2021年總營業收入158.44億元,資產總額216.01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5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5.29%,總市值223.60億元。
東岳集團化工行業主要業務包括高分子材料(PTFE、FEP、PVDF、FKM等)、有機硅、氟碳化學品、二氯甲烷、聚氯乙烯以及燒堿,F22、PTFE規模全球最大。
公司2021年高分子材料營業收入48.2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30.45%;有機硅營業收入41.8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26.41%;氟碳化學品營業收入33.3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21.06%;二氯甲烷、聚氯乙烯以及燒堿營業收入15.38億元,占總營業收入9.71%。
2022年,公司新建1萬噸/年PVDF項目預計將于10月建成投產,該項目完成后,再加上2022年內通過技術改造將完成的擴產項目,公司PVDF總產能將達到2.5萬噸/年;根據公司規劃,到2025年PVDF總產能將達到5.5萬噸/年,其原材料R142b總產能將達到10萬噸/年。新擴增的產能不僅將用于生產涂料級PVDF、水處理膜級PVDF、太陽能背板膜級PVDF,其更多的側重點將在于新型動力電池級PVDF
10. 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
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員企業。2021年,中化藍天旗下企業營業收入141億元,資產總額155億元,凈利潤13.2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4.3%。
遵循“科學至上”理念,中化藍天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旗下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是國家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OD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及控制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獨立開發了40余個ODS替代品品種,并在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環保等領域擁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
公司主要生產基地遍及十省十九市,業務涵蓋氟碳化學品、含氟鋰電材料、含氟特種材料以及含氟特種化學品等領域,生產的產品超過50種,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新能源等20多個領域,“金冷”制冷劑、“科花”三氟乙酸等多個品種國內/全球市場份額領先,電解液、六氟磷酸鋰、鋰電粘結劑等配套國內頭部企業。
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氟化學企業”,中化藍天將始終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提供保護環境、促進人類發展的氟化學產品,創造氟化學無限可能,助力世界高品質發展。
11. 吳羽(KUREHA)
日本株式會社吳羽2021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營業收入(Revenue)1683億日元(約合96.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資產總額2826億日元(約合161.5億人民幣);凈利潤(Profit for the year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Kureha C0rp.)142億日元(約合8.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研發投入金額(R&D Expenditures)71億日元(約合4.1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4.2%。
公司2021年先進材料板塊營業收入667億日元(約合34.7億人民幣);特種化學品板塊營業收入262億日元(約合13.6億人民幣),特種塑料板塊營業收入448億日元(約合23.3億人民幣);建筑材料板塊營業收入122億日元(約合6.3億人民幣),其他板塊營業收入185億日元(約合9.6億人民幣)。
12. 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三愛富公司)隸屬于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簡稱華誼集團),是華誼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三愛富公司前身是1960年4月16日成立的上海市合成橡膠研究所,后更名為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公司2021年資產總額74.53億元;營業收入59.78億元;利潤12.26億元;研發投入2.80億元;研發占比4.68%。
上海三愛富公司致力于打造高質高端、結構合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的氟化學品供應商。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擁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常熟、內蒙古豐鎮兩大生產基地共計5家生產型子公司和1家銷售公司,是國內專業從事氟聚合物、氟制冷劑、氟精細化學品等各類含氟化學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三愛富公司主要有氟聚合物、氟制冷劑和氟精細化學品三大類百余種產品,2021年氟產品產值:59.15億元。
13. 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天賜材料(證券代碼:002709)于2014年1月23日登陸深圳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110.91億元,資產總額138.9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08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3.41%,總市值1100.45億元。
天賜材料主要產品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
按行業分類,2021年,公司精細化工產業營業收入110.9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00%。按產品劃分,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生產量為9.72萬噸,銷售量為9.7萬噸,營業收入11.0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94%;鋰離子電池材料生產量為22.47萬噸,銷售量為22.4萬噸,營業收入97.3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7.76%。國外銷售額5.0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55%。
公司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材料主要為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均為鋰離子電池關鍵原材料。同時,圍繞主要產品,公司還配套布局電解液和磷酸鐵鋰關鍵原料的生產能力,包括六氟磷酸鋰、新型電解質、添加劑、磷酸鐵以及鋰輝石精礦等。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用于生產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和儲能領域均有廣泛應用。隨著2021年子公司浙江天碩VC項目、九江天賜15萬噸鋰電材料項目相繼完工,電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鋰、VC等材料的供應能力繼續上臺階。
14.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氟多(證券代碼:002407)于2010年5月18日登陸深圳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77.99億元,資產總額118.0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0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4.39%,總市值344.62億元。
多氟多主要從事高性能無機氟化物、電子化學品、鋰離子電池及材料等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鋁用氟化鹽(無水氟化鋁、高分子比冰晶石)、新材料(六氟磷酸鋰及新型電解質和電子化學品等)和鋰電池(主要產品為軟包鋰電池)。
按行業劃分,公司2021年工業行業營業收入57.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73.73%。按具體產品劃分,鋁用氟化鹽營業收入13.3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7.07%;新材料營業收入40.6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2.18%;鋰電池營業收入9.8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2.65%。國外營業收入7.6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8%。2021年,公司氟化鹽產量為19.48萬噸,銷量為18.43萬噸。
15. 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
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坐落于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泰州市,2021年公司總資產62.83億元,營業收入57.68億元,凈利潤4.02億元,研發費用1.1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1.9%。
公司以工程新材料為產業主導,以氯堿化工為基礎配套,專業從事工程新材料、新型制冷劑、氯堿、甲烷氯化物和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有聚四氟乙烯(PTFE)、氟橡膠(FKM)、六氟丙烯(HFP)、二氟一氯甲烷(R22)、二氟甲烷(R32)、二氟乙烷(R152a)、五氟乙烷(R125),以及氫氧化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系列產品,形成了相互配套的一體化特色產品鏈。2021年,公司化工產品占91.48%,氟產品占64%。
公司在重點發展含氟聚合物以及新型制冷劑的同時,正加快推進高附加值含氟精細化學品的開發,以此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6.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美股份(證券代碼:603379)于2019年4月2日登陸上海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40.48億元,資產總額60.5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6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0.66%,總市值138.96億元。
三美股份主要從事氟碳化學品和無機氟產品等氟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氟碳化學品主要包括氟制冷劑和氟發泡劑,其中氟制冷劑主要包括HFCs制冷劑和HCFCs制冷劑,主要用于家庭和工商業空調系統以及冰箱、汽車等設備制冷系統;氟發泡劑主要是HCFC-141b,主要用于聚氨酯硬泡的生產。公司無機氟產品主要包括無水氟化氫、氫氟酸等,主要用于氟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材料或玻璃蝕刻、金屬清洗及表面處理等。
目前,公司擁有HFC-134a產能6.5萬噸、HFC-125產能5.2萬噸、HFC-32產能4萬噸、HFC-143a產能1萬噸,并以此為基礎混配R410A、R404A、R407C、R507等混合制冷劑。HFCs制冷劑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產品。公司現有HCFC-22產能1.44萬噸(其中2021年度用于制冷劑的生產配額1.18萬噸,占全國生產配額5.25%)、HCFC-142b產能0.42萬噸(其中2021年度用于制冷劑的生產配額0.25萬噸,占全國生產配額的18.23%)。公司現有HCFC-141b產能3.56萬噸(其中用于發泡劑的生產配額2.8萬噸,占全國生產配額的55.05%)。公司現有無水氟化氫產能13.1萬噸,主要作為配套原料用于公司氟制冷劑和氟發泡劑的生產,在滿足自用的前提下對外銷售。
公司2021年化工行業營業收入38.7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5.65%。按產品分類,氟制冷劑產量為16.22萬噸,銷售量為12.83萬噸,營業收入30.1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74.58%;氟發泡劑產量為2.67萬噸,銷售量為1.57萬噸,營業收入2.5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30%;氟化氫產量為12.92萬噸,銷售量為7.73萬噸,營業收入5.8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4.50%;其他產品營業收入0.1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0.27%。國外銷售額19.4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8.02%。
17. 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永和股份(證券代碼:605020)于2021年7月9日登陸上海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28.99億元,資產總額35.0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0.99%,總市值82.89億元。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氟碳化學品單工質(HCFC-22、HFC-152a、HFC-143a、HFC-227ea、HFC-125、HFC-134a、HFC-32等)、混合制冷劑(R410A、R404A等)、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單體(FEP、HFP、PTFE等)以及氫氟酸等。
公司擁有螢石資源,螢石精粉年產能8萬噸,無水氫氟酸年產能8.5萬噸,氟碳化學品單質年產能14萬噸,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單體年產能1.28萬噸,公司本部擁有年混配、分裝6.72萬噸單工質制冷劑、混合制冷劑的生產能力。同時,公司在建產能包括13萬噸氫氟酸、超過10萬噸氟碳化學品和超過3萬噸含氟高分子材料。
公司2021年氟化工行業營業收入27.8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6.07%。按產品分類,公司氟碳化學品產量為14.55萬噸,銷售量為8.15萬噸,營業收入20.2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9.92%;含氟高分子材料產量為1.42萬噸,銷售量為1.01萬噸,營業收入5.9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0.56%;氟化工原料產量為7.52萬噸,銷售量為2.03萬噸,營業收入1.6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59%。國外銷售額14.9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1.53%。
18. 昊華化工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昊華科技(證券代碼:600378)于2001年1月11日登陸上海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74.24億元,資產總額116.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2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8.35%,總市值442.96億元。
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主要涉及氟材料、電子氣體、航空化工材料及工程技術服務等行業。
公司主營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具體包括聚四氟乙烯樹脂、新型氟橡膠(生膠)及氟混煉膠、全氟丙烯、四氟乙烯單體等,公司子公司晨光院作為原化工部直屬的科技型企業,以有機氟材料作為主導產業,晨光院氟樹脂產能達3萬噸/年;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中間體實現配套,部分產品產能居國內前茅;晨光院及其合營公司晨光科慕氟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氟橡膠產能共5500噸/年。公司目前電子化學品產業主要集中在昊華氣體有限公司,公司航空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種橡塑制品、特種涂料、化學高性能燃料及原料等。
2021年,公司聚四氟乙烯樹脂產量為3.04萬噸,銷售量為2.93萬噸;三氟化氮生產量為0.25萬噸,銷售量為0.27萬噸;聚氨酯新材料生產量為1.19萬噸,銷售量為1.09萬噸;輪胎生產量為4.82萬條,銷售量為4.6萬條;鎳系催化劑生產量為0.1萬噸,銷售量為0.09萬噸;銅系催化劑生產量為0.18萬噸,銷售量為0.2萬噸;特種涂料生產量為1.23萬噸,銷售量為1.29萬噸。
2021年公司化工行業營業收入69.4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3.53%。按產品分類,航空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種橡塑制品、特種涂料、化學高性能燃料及原料等)營業收入29.5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9.78%;高端氟材料營業收入18.78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5.30%;電子化學品收入5.1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99%。國外銷售額3.1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22%。
19.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宙邦(證券代碼:300037)于2010年1月8日登陸深圳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69.51億元,資產總額111.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7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5.91%,總市值466.09億元。
新宙邦主要產品包括電池化學品、有機氟化學品、電容化學品、半導體化學品四大系列。
2021年,總生產量為18.23萬噸,銷售量為17.19萬噸,營業收入69.51億元。按產品劃分,電池化學品營業收入52.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75.82%;有機氟化學品營業收入6.9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97%;電容化學品營業收入7.1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0.24%;半導體化學品材料營業收入2.1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08%。國外銷售額8.7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2.65%。
公司電池化學品主要產品分為:鋰離子電池化學品(包括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新型鋰鹽、碳酸酯溶劑)、超級電容器化學品、一次鋰電池化學品。有機氟化學品主要為六氟丙烯下游的含氟化學品,主營產品包括含氟醫藥農藥中間體、氟橡膠硫化劑、氟聚合物改性共聚單體、半導體與顯示用氟溶劑清洗劑、含氟表面活性劑、柔性顯示與半導體用氟聚酰亞胺單體、全氟聚醚潤滑脂基礎油與真空泵油、IC蝕刻與電力絕緣含氟氣體、半導體與數據中心含氟冷卻液、光刻膠與防污防潮涂層氟單體共十大系列;公司在建項目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項目主要從事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含氟聚合物的生產。公司半導體化學品和相關功能材料為公司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新業務,按照應用工藝和產品組份的不同,主要可分為超高純化學品、功能性化學品,具體產品包括蝕刻液、剝離液、清洗液、含氟功能材料、超高純氨水、超高純雙氧水等。公司電容化學品包括功能電解液、功能材料、導電漿料等,主要系列產品有鋁電解電容器用電解液及化學品、固態高分子電容器用化學品、鋁箔用化學品和疊層電容化學品。
公司及子公司:深圳新宙邦、惠州宙邦、南通新宙邦、三明海斯福、張家港瀚康、江蘇瀚康等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永太科技(證券代碼:002326)于2009年12月22日登陸深圳證券。2021年總營業收入44.69億元,資產總額97.2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比例3.23%,總市值448.89億元。
永太科技公司是一家以含氟技術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智能制造為驅動的含氟醫藥、農藥與新能源材料制造商。
公司2021年工業行業營業收入27.8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2.3%。按具體產品劃分,醫藥類營業收入11.6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6.14%;農藥類營業收入4.5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10.13%;鋰電及其他材料營業收入11.6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6.03%。國外營業收入21.3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7.79%。
2021年,公司醫藥品產量為1337.73噸,銷量為1268.69噸;鋰電及其他材料類-鋰電材料產量為4024.24噸,銷量為3604.3噸;中間體產量為6978.91噸,銷量為6787.64噸。
公司氟苯中間體產品的品種十分豐富,具有包含二氟、三氟、五氟、六氟、鄰氟和對氟等六大產品系列近百個產品。
在鋰電材料方面,公司已經布局鋰鹽、添加劑、電解液等多種產品,并涵蓋固態產品、液態產品等多種產品形態。
本文轉載來源: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